【中時新聞網綜合報導/朱立君】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醫師王景甲在第252屆台灣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中提到,運用再生醫學來幫助早產兒治療呼吸窘迫症。〔圖/擷取自252屆台灣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
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疾病為呼吸窘迫症候群,由於肺部構造發育尚未成熟,以及肺部表面張力素缺乏息息相關,若肺部發育不成熟又合併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就會進而提升缺氧、低血壓等頑固型呼吸衰竭的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日前舉辦第252屆台灣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會中,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醫師王景甲於肺臟學單元發表,該醫療團隊在通過衛福部核准下,透過不同路徑-以氣管注射及靜脈注射臍帶間質幹細胞(Umbilical Cord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來進行嬰幼兒頑固型呼吸衰竭的恩慈治療。依據目前治療的現況來看,肺部的電腦斷層與相關生理指標數據分析結果,能看到顯著的改善,推測幹細胞治療能透過旁分泌機制,來達到減少肺部損傷。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醫師王景甲指出,以氣管注射及靜脈注射臍帶間質幹細胞,能夠幫助早產兒降低肺部的損傷。〔圖/擷取自252屆台灣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醫師曹伯年表示,肺支氣管發育不全是肺臟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而導致的病變,嚴重者會導致新生兒的死亡.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發生率,在出生體重500至1000公克的早產兒來說約有20%至50%,而先前韓國的醫療團隊,在早產兒發生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使用間質幹細胞,來預防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的發生,初步成果看來是有成效的。根據研究指出,間質幹細胞可進入肺部,且能夠透過旁分泌作用機制達到抗發炎及抗纖維化作用,並進而減少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的發生。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益祥提到,先進的重症監護醫療系統與葉克膜技術發展,有助於提升兒童與成人嚴重肺病的存活率,延長葉克膜和插管的時間,會顯著增加死亡風險並延長在重症監護室的停留時間,根據目前的臨床試驗文獻結果來看,間質幹細胞治療可以改善肺損傷並降低發炎指標。
從目前相關的治療案例顯示,現今能夠運用幹細胞治療來成為呼吸衰竭與肺功能不全的支持性療法,台大兒醫目前也正積極進行臨床試驗申請中,未來細胞治療非常有機會成為嬰幼兒頑固型呼吸衰竭的治療利器。
資料來源:https://act.chinatimes.com/market/content.aspx?AdID=12287&chdtv